油气回收|论坛 - 油气回收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来监管储油罐泄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vru 发表于 2010-12-16 20:1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石油与环境系列报道之成品油销售 中国能源报2010年11月29日讯

   
  2009年时,陕西省蓝田县一加油站泄漏造成污染,居民从井中抽出柴油。

  编者按

  1946年,国民党政府中国石油(11.69,-0.02,-0.17%)公司于上海南苏州路198号建成了我国现代历史上第一座国营加油站——上海石油分公司第一加油站。

  64年过去了,我国的加油站数量已经增加到十万座以上,规模自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危险却也随之而来。没有人可以预言,那些平日埋在地下、默默无声的储油罐会在哪天突然偷偷裂开一道缝隙,有毒的油品将像蛇一样钻进土壤、渗入地下,最终危害我们的生命。

  是的,没有人可以预言。我们没有精良的检测设备,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更没有严格的法规条款,一切似乎都仰仗于加油站站主的自律、自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毕竟,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从土壤里抽出油来”

  尽管我国目前的加油站数量已经超过十万座,但是加油站泄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个陌生的情景。“加油站污染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隐蔽性。它使用的是地下储油罐,一旦这些储油罐在地下泄漏,我们根本没法发现。”数年来一直从事石油生产对环境影响研究的业内人士林关(化名)如此对记者分析。

  不过,林关自己却“有幸”亲眼见证了加油站泄漏的场景:“北京周边有一个加油站曾经发生泄漏,结果从地下挖出来的土壤含油量特别高,甚至能够抽出油来。”

  据了解,传统的加油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两个:一是空气,油料在储存、装卸、运输、加注到汽车油箱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油气逸散挥发,进入大气环境;二是地下,地下油罐和输油管线经长年运行被腐蚀,发生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

  相比油气挥发,地下油罐泄漏由于其隐蔽性而显得更为危险。林关表示:“尤其是当储油罐所在的土壤类型沙性很强的话,泄漏的油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向下迁移,进入到地下水环境中,不容易暴露出来。”

  记者从公开资料上查到了多个国外的例证:壳牌石油公司曾对其设在英国的1100个加油站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加油站中的三分之一已经对当地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污染。2008年初,美国调查人员在对纽约州长岛地区其中52座加油站进行耗时4年的调查后意外地发现,其中32座加油站存在未被察觉的石油泄漏问题,而这些泄漏可能对土壤蓄水层构成威胁。而长岛地区270万居民唯一的饮水源来自地下的蓄水层。国外的研究发现,生活在加油站或者汽车修理厂附近的孩子患急性白血病的风险要高出平均水平的4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加油站与垃圾填埋场看成是地球上的两颗“毒瘤”……

  可是,记者难以收集到我国相关的数据证明。不过根据中国科学院曾经的一项调查与有关检测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城市地下水中,石化产品类污染物已广泛存在。清华大学环境系教授王占生介绍说:“更令人担忧的是,迄今为止,有关部门并未对此进行专项研究,究竟有多少已经发生渗漏,有多少即将发生渗漏,很难说清楚。”

  林关表示,加油站调查很难,运行中的加油站自然不能随便去钻开,只能抽样调查那些废弃加油站。发达国家使用加油站的时间比我国长,地下储油罐的数量比我国多,因此比较容易收集到数据。据他介绍,他此前跟随课题小组调查了几个废弃加油站,没有发现太大的问题。“当然我们调查的样本量也不够,调查也没有选择特别典型的点。另外,这些加油站使用年限大概在10年,时间不算长。”

  然而,林关提醒:“随着我国汽车行业越来越发达,加油站越来越多,地下储油罐使用年限越来越长,造成环境问题的隐患也越来越大。”

  监管手段缺位

  正如林关所言,发达国家使用加油站的时间比较长,他们已经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相对较为有效的针对油罐漏油的处理方法。

  据悉,美国、欧洲各国、日本等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阶段治理”,对地下油罐和管线渗漏,采取地下仪器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在立法上,专门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加油站排污的法规、排放标准、检测程序。凡是硬件上不具备配置规范、检测上不符合排放标准、管理上违反程序要求,就要受到处置和罚款,包括永久性关门停业。新建加油站不安装油气回收设备,就拿不到开业许可证。这些措施强化了对加油站排放的管理,效果明显。如德国于1993年颁布一项法律,规定所有的新建加油站必须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原有的加油站在3—5年内改造设施,达到规定的要求。1995年,丹麦、卢森堡、瑞典等国政府也有类似的规定。

  而在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还非常不完善,尚没有专门的法律对石油渗漏污染问题进行管理。“虽然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委局发布的《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都要求‘应保证油料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防止由于上述环节的失误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如向大气挥发排放、储油罐泄漏(渗漏)污染地下水等’。”上海维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邹松林表示,“但是用这些条文去管理加油站排放污染显得很勉强,也缺乏操作性,很难受到重视。”

  另外,油罐泄漏问题也没有特定的管理部门,一切只能依靠各企业自我监测的“意愿”。

  可喜的是,我国在防控技术手段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例如目前在公共交通车领域推广的HAN阻隔防爆橇装式加油站,就能相对有效地防止和避免污染地下水资源。据了解,HAN阻隔防爆橇装式加油站作为中国安全生产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只有一个集装箱大小,整座加油站占地20—30平方米,随着公交线路的更改,可随时改变安装位置。同时,建这样一个站只需要2—6天时间,且占地面积只是传统加油站的1/5。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建成260座HAN阻隔防爆技术的橇装式加油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或google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油气回收网 ( 京ICP备09022351号 )

GMT+8, 2025-5-10 17:54 ,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